金刚石的奥秘: 从地球深处到科技前沿 (一)

金刚石Diamaond760.jpg


大约15亿到30亿年前,地球深处一百多公里的地幔中,碳原子在极端的压力和温度下被压缩,形成了金刚石,随后被埋藏在金伯利岩体中。

历经无数岁月的地质变迁,这些金刚石最终被火山活动带到地表之上。经过工匠的精心打磨,它们化作璀璨夺目的钻石,迅速在珠宝界占据了无与伦比的地位。

2017年,重达59.6克拉的CTF粉红之星钻石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7120万美元成交,震惊了全球。2022年,重11.15克拉的威廉姆森粉红之星钻石以5770万美元成交,成为当年成交价格最高的钻石。

 

钻石成为珠宝界的“王者”过程中,高明的市场运作和巧妙的营销策略功不可没,但背后的根本原因是:金刚石在苛刻的条件下形成了卓越的性能。

一是坚硬: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,能经受住岁月的磨砺,恒久不变。

二是闪耀:金刚石折光能力强,可以散发出璀璨的光芒。

三是色彩绚丽:金刚石色散高,可以将通过的光线分解为绚丽多彩的光谱,从而呈现出夺目的彩虹效果。

 

研究发现,这些卓越的性能源自金刚石的特殊结构。

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,碳原子以四面体结构按最紧密方式排列,每个碳原子与周围四个其它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,形成一个坚固的三维晶格,正是这种结构使金刚石成为地球上最硬的物质,还赋予了它对光折射强和导热能力强等独特的本领。

金刚石卓越的性能吸引了不同领域科研人员的青睐,天然金刚石的供应远不能满足应用的需求,人造金刚石应运而生,特别在近年来加速发展。

 

目前人工制造金刚石的方法,主流并且已经产业化的方法包括HPHT(即高温高压)法和CVD(即化学气相沉积)法等,其中CVD法更容易将新元素掺入金刚石结构中,对金刚石进行人为设计和调控,改变它的导电、导热等性能,从而更多应用于高科技领域。

 

HPHT法是模仿天然金刚石的形成条件,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。这种方法通常使用金属催化剂 (如铁、镍或钴)来促进石墨的转化,可以高效生产出大颗粒和高纯度的金刚石,广泛用于工业加工领域。

CVD法是在较低温度和压力下,通过化学反应在基材表面沉积碳原子,形成金刚石薄膜。这种方法使用甲烷和氢气混合气体,通过微波等离子体或热丝激发反应气体分解,沉积高质量的金刚石薄膜。CVD法特别适合生产大面积、超纯的金刚石薄膜,可以用于电子和光学领域。

 

研究人员通过辐照或注入的方法,在金刚石中引入独特的NV (氮-空位)中心缺陷结构,这种结构是理想的量子比特材料,通过微波控制和光学读出技术,实现对NV中心量子态的精确操控,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量子信息处理、高灵敏度的物理量探测和生物成像等领域。

金刚石中碳原子的紧密的连接方式大大提高了热量的传递效率,其热导率高达2000/mK,是自然界中热导率最高的材料,比大多数半导体材料高出数倍,比常规绝缘体甚至金属都高得多。除了直接使用单晶或多晶金刚石来散热,将金刚石与其他材料复合,可以设计和开发适用于不同类型和使用场景的散热材料。这不仅能防止器件过热,还能大大提升器件性能和使用寿命。

 

金刚石,这种古老而神秘的物质,携带着奢华的象征,集成了优异的硬度、热导率、宽禁带宽度、高电子迁移率以及出色的量子特性和环境稳定性,已经从地球深处来到后摩尔时代的科技前沿,成为量子比特材料,被誉为“终极半导体”, 将更多改善我们的生活,促进现代科技发展,探索更多未知世界。

二面体科技可订制提供不同尺寸、厚度、晶向的高质量金刚石(钻石)晶体、晶片。